炎帝神農故里,中國編鐘之鄉!9月1日19:30,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飲食文化探索節目《一饌千年》第二季隨州期,于CCTV-3綜藝頻道和央視頻同步播出!
從美食到美器,從炎帝故里景區到青銅編鐘非遺基地,時長約90分鐘的第四期“青銅王國隨州美食探秘”節目中,滿滿的“隨州元素”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熱烈討論。
任魯豫、歐陽應霽與曾黎來到青銅器文物復仿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鼎、盒、聯禁銅壺等精美絕倫的青銅器具令人驚嘆,龍形紋、獸面紋、神獸的裝飾也展現出古人豐富的想象力與精湛的制器技術。在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項紹清的指導下,任魯豫、歐陽應霽與曾黎體驗青銅編鐘復仿制,尋找古籍中記載的曾(隨)國君曾使用過的青銅食器。青銅編鐘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項紹清復原的銅甗正是制作“曾侯乙蒸牛肉”的最佳炊具,近距離觀察才發現,原來2400年前的“蒸鍋”就已經有“蒸屜”了!
中國的蒸,最早追溯到一萬多年前的炎黃時期,古人在煮食食物時,發現了蒸汽可把食物弄熟。蒸,能讓食物保持原汁原味,并且最大程度地保留營養,由于沒有熱油進行爆、煎、炸,菜品低油低熱量,所以更健康。我們雖沒有利用蒸汽實現第一次工業革命,但我們用蒸汽保障了民生溫飽,讓炎黃子孫延年益壽!
央視總臺大型美食節目《一饌千年》攝制組到隨州青銅編鐘基地錄制,央視著名主持人任魯豫、著名演員曾黎等嘉賓拜訪了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青銅編鐘制作技藝”傳承人項紹清,對項紹清數十年如一日鉆研青銅編鐘制作技藝的匠心精神,表示高度贊譽和崇高敬意。
2021年,青銅器制作技藝(青銅編鐘制作技藝)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而作為成功研究出青銅編鐘校音傳統工藝的項紹清,屬國內編鐘校音第一人。
從1932年開始,項式家族便為當地廟宇制作古鐘,項紹清師從其父項德忠學做古鐘。受父親影響,1984年項紹清進入隨州市博物館擂鼓墩文物管理處,從事曾侯乙墓出土青銅編鐘及青銅禮樂器的研究和復仿制工作。鐘型設計制模、修模、定型、翻型、結殼、硬化、脫蠟、焙燒,青銅編鐘熔煉、澆鑄、打磨、校音、做舊等160多項制作工藝才能完成一個復仿制編鐘,工序繁多,并不容易。
但編鐘復制最難點在于如何復原“一鐘雙音”,讓其發出準確音律。古代編鐘采用何種方法進行校音,其使用的工具、校音的技藝、音位的編排,古籍資料均未明確記載,青銅編鐘“一鐘雙音”校音技藝自戰國以后就已經失傳,校音成為制作編鐘最大的難題。
項紹清通過請教音樂專家,大膽實踐創新,按照國際通用C大調十二音律標準440赫茲,對編鐘鐘腔內部進行科學打磨測試,經過近30年的不懈鉆研,終于把成套的編鐘按古代音位排列校音,使每個編鐘的“正鼓”和“側鼓”位置均能敲擊出兩個不同的樂音,形成大三度和小三度之間的音律關系,再現了2400年前中國古代東周時期的“一鐘雙音”。
“堅決不能讓老祖宗傳承下來的編鐘制作手藝,在我們這代人身上失傳,我覺得自己應該去做些什么?!?/b>項紹清運用數字化技術對編鐘制作流程、校音技術工藝等進行全方位拍攝記錄,建立了全國第一套《青銅編鐘制作技藝數據庫》,并與武漢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合作共建科研教學基地。
“我是一名匠人,我熱愛我的工作和每一件從我手上成型的產品,但是我喜歡還不夠,我希望現在的年輕人和小朋友,要知道編鐘、了解編鐘、熱愛編鐘。”項紹清堅定地說,“我也希望年輕的制鐘人,秉承以‘家國情懷、工匠精神、代代傳承’的發展理念做好編鐘事業,真正擔當起‘保護人類文化遺產,傳承千年編鐘技藝,弘揚中國國粹文脈’的歷史責任?!?
中國編鐘之鄉
企業微信公眾號
企業創始人張華珍女士,時任隨州市博物館副館長。1978年參加“曾侯乙墓考古發掘”,負責曾侯乙編鐘、編磬及其出土文物的發掘和修復研究工作。
企業創始人項紹清先生,隨州擂鼓墩文物管理處管理員,先后被認定為:湖北省民間工藝大師、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青銅編鐘“一鐘雙音“校音技藝國家專利發明人,國家《編鐘》樂器行業標準制定專家。
全國最專業復仿制曾侯乙編鐘、編磬文化產品的企業;
全國唯一指定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基地;
全國第一家鐘磬產品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國家“編鐘”樂器行業標準制定單位;
歡迎廣大客戶來隨州市曾侯乙編鐘編磬文化有限公司的“大師工作室”、“旗艦專賣店”、“生產基地”(湖北省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實地考察、商談合作、選購產品。我們秉承“專業、專注、專心”的原則,為您提供最優質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