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湖北文物保護宣傳展示暨銅綠山古銅礦遺址考古發現50周年系列活動在湖北大冶市舉辦。隨州編鐘企業按照國家文物局要求,原件復制的曾侯乙編鐘作為此次活動的重要藏品驚艷亮相,向世人展示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商周時期,銅綠山的銅礦料開采后被冶煉成銅錠,經過“隨棗走廊”運往中原(河南)和關中(陜西)地區。曾侯受命周王朝分封于隨扼守“錫行金道”的主線路,承擔著保護、控制、運輸、管理南方銅、錫資源的職責。曾隨匠人利用豐富的銅、錫礦料,制作出包括曾侯乙編鐘在內的數萬件青銅器,在技術上奠定了曾隨南方工業文明中心的地位。
曾侯乙編鐘復制考驗著當代匠人的技術。我市國家級非遺“青銅編鐘制作技藝”傳承人、“荊楚工匠”項紹清從事編鐘復仿制工作30余年,帶領隨州市曾侯乙編鐘編磬文化公司的團隊潛心研究,采用古代制作工藝與現代科技結合的方法,最終探索出了青銅編鐘全套制作工藝流程。2021年,“青銅編鐘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
4月13日,隨州市曾侯乙編鐘編磬文化有限公司專業人員通力合作,伴隨最后一個鈕鐘懸掛到位,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新館內的曾侯乙編鐘復制件成功安裝!
目前經國家批復的復制件編鐘,全世界僅有6套!這一套編鐘無論是外觀尺寸、紋飾,還是合金配比都是按照湖北省博物館曾侯乙編鐘原件1:1進行復制,甚至它的音高和音響效果與原件也是一模一樣。而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新館內這套由國家級非物質遺產項目保護單位——隨州市曾侯乙編鐘編磬文化有限公司制作的曾侯乙編鐘復制件,正是第6套!
項紹清介紹,這是我市企業首次1:1復制曾侯乙編鐘,實現了重大突破。全套65件編鐘運用“青銅編鐘制作技藝”,選用大冶有色金屬公司出品銅金屬材料進行科學配比,按1:1比例復仿制而成,并采用國家專利技術“一鐘雙音”校音技藝進行科學校音,達到與原件編鐘媲美的音準、音色和音質,共耗時2年。其中,鐘體2828個錯金銘文共耗費3公斤黃金(千足金),均采取傳統錯金工藝抽絲拉線逐字鑲嵌,熠熠生輝。
據了解,曾侯乙編鐘代表了中國先秦禮樂文明與青銅器鑄造技術的最高成就。全套編鐘共六十五件,包括鈕鐘十九件,甬鐘四十五件,镈鐘一件,是迄今發現的規模最大、數量最多、保存最好、音樂性能最佳、鑄造最為精美的一套青銅編鐘,是先秦時期禮樂文化的重要載體。
銅綠山古銅礦遺址保護管委會負責人表示:經檢測,曾侯乙編鐘的銅原料與銅綠山出土的銅錠原料高度一致,以此次新館陳設為契機,銅綠山古銅礦遺址保護管委會特向湖北省博物館申請,獲國家文物局批準后,專程請作為國家級非遺保護單位、《編鐘》行業標準制定單位的隨州市曾侯乙編鐘編磬文化有限公司復制曾侯乙編鐘,更好地向廣大市民展現青銅器的獨特魅力。
目前,該套編鐘放置于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博物館的展覽顯著位置,吸引八方游客到此參觀欣賞。
中國編鐘之鄉
企業微信公眾號
上一條:非遺編鐘進萬家,助力鄉村文化節
企業創始人張華珍女士,時任隨州市博物館副館長。1978年參加“曾侯乙墓考古發掘”,負責曾侯乙編鐘、編磬及其出土文物的發掘和修復研究工作。
企業創始人項紹清先生,隨州擂鼓墩文物管理處管理員,先后被認定為:湖北省民間工藝大師、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青銅編鐘“一鐘雙音“校音技藝國家專利發明人,國家《編鐘》樂器行業標準制定專家。
全國最專業復仿制曾侯乙編鐘、編磬文化產品的企業;
全國唯一指定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基地;
全國第一家鐘磬產品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國家“編鐘”樂器行業標準制定單位;
歡迎廣大客戶來隨州市曾侯乙編鐘編磬文化有限公司的“大師工作室”、“旗艦專賣店”、“生產基地”(湖北省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實地考察、商談合作、選購產品。我們秉承“專業、專注、專心”的原則,為您提供最優質的服務!